凯发k8(国际)

焦点新闻

2023-02-14

重磅 !凯发k8(国际)医药创新药SHR-A1811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近日 ,凯发k8(国际)医药创新药SHR-A1811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公示名单 ,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用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低表达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 ,同一天获得2个拟纳入突破性疗法认定 。



根据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数据 ,乳腺癌已成为全球第一大恶性肿瘤 ,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统计数据表明 ,2020年全世界新确诊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约有226万例[1] 。乳腺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因地区分布而有不同 。在我国 ,2020年中国癌症数据显示 ,乳腺癌发病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发病率的9.1%(41.64万);乳腺癌患者死亡病例约11.72万例 。目前国内患者乳腺癌发病率增长迅速 ,已经位列女性肿瘤发病谱首位 。


在全部乳腺癌患者中 ,约15%~20%的患者会被确诊为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IHC 3+或ISH+)[2 、3] ,22~25%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发生抗HER2治疗原发性或获得性耐药 ,同时高达50%的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会发生脑转移 ,生存率显著下降 ,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中位总生存时间(OS)仅为2到3年[4] 。约45%~55%的乳腺癌患者伴有HER2低表达(IHC 1+或IHC 2+/ISH-) ,是构成乳腺癌疾病负担的主要类型 。


目前国际上针对HER2阳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为单克隆抗体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抗体药物偶联物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多数患者终会发生耐药而出现疾病进展 。因此 ,对于抗HER2药物标准治疗失败/不耐受但需要继续接受抗HER2靶向治疗的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 ,目前可选择的治疗有限 ,存在着巨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而针对HER2低表达患者 ,既往治疗上等同于HER2阴性患者 ,目前临床上并无有效的靶向治疗方案 ,通常选择的治疗手段为化疗 ,后线治疗选择有限 。


注射用SHR-A1811是凯发k8(国际)医药自主研发的 、以HER2为靶点的抗体药物偶联物 ,可通过与HER2表达的肿瘤细胞结合并内吞 ,在肿瘤细胞溶酶体内通过蛋白酶剪切释放毒素 ,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SHR-A1811目前已开展多项Ⅰ~Ⅲ期临床研究 ,涵盖HER2表达或突变的晚期实体瘤 、晚期胃癌或胃食管结合部腺癌 、结直肠癌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转移性乳腺癌等 。


什么是突破性疗法认定?

为鼓励研究和创制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药物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了《国家药监局关于发布<突破性治疗药物审评工作程序(试行)>等三个文件的公告》(2020年第82号) ,明确了突破性疗法的纳入范围 :药物临床试验期间 ,用于防治严重危及生命或者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的疾病且尚无有效防治手段或者与现有治疗手段相比有足够证据表明具有明显临床优势的创新药或者改良型新药等 。药审中心对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的药物优先配置资源进行沟通交流 ,加强指导并促进药物研发 。


参考文献 :

[1]. WHO. International An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 Cancer today: http://gco.iarc.fr/today/home. (2020). Accessed 27 Jan 2022.

[2]. Gonzalez-Angulo AM, et al. High risk of recurrence for patients with breast cancer who have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positive, node-negative tumors 1 cm or smaller. J Clin Oncol 2009; 27: 5700-6.

[3]. Onitilo AA, et al. Breast cancer subtypes based on ER/PR and Her2 expression: comparison of clinicopathologic features and survival. Clin Med Res 2009; 7: 4-13.

[4]. Choong GM, Cullen GD, O'Sullivan CC. Evolving standards of care and new challenges in the management of HER2-positive breast cancer. CA Cancer J Clin. 2020;70(5):355-374.

返回